三十三觀音之十二 水月觀音 一、畫作介紹 水月觀音的化現,正說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之真意。祂一心觀水相,因而得名。但也人認為,因祂浮在水上,有如水中之月,故稱之。 其衍生自密宗「胎藏曼荼羅觀音院」中的「水吉祥菩薩」,密號為「潤生金剛」,意思為以大日如來之智水,澆注眾生,使其產生智慧之意。 依據民間傳說,水月觀音應是站立於水中或是浮於水面之上。本幅係臨摹自西夏黑水城出土的絲製畫,(註一),將水月觀音設計為坐在水中岩石上,悠閒自在的觀水中月。
二、民間傳說 (續灑水觀音)尼僧指著河邊道,那河水中央,不是菩薩嗎?大家往指示處看去,果然看見水中一個影子,現出七寶莊嚴之相,眾人跪下膜拜。那一天正好是農曆十五,一輪圓月,照得寰宇通明,水中月影也反映生輝,只見觀世音菩薩的寶相,冉冉的走入月影中去,漸漸的隱沒。看見菩薩在水中顯化的人裏面,有一個丹青妙手,名叫邱子靖,便將菩薩顯化時的情形,用工筆畫出,月影婆娑,水光蕩漾,大士七寶莊嚴的法相現身其中,真是出神入化,並名為「水月觀音」。畫像一出,善姓紛紛求他繪畫,或是借去臨摹,故在當時,民間所供奉的菩薩畫像,大半是水月觀音,其餘便是灑水觀音。相沿至今,蘇常一帶,民間私家所供,還是以水月觀音為多。 其實菩薩化現之意,不過示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使大家澈悟不生不滅的大旨。難得邱子靖也是生有宿根,悟得此旨,畫出此尊寶相,留示後人,無非要使人澈悟罷了。不過現在供奉水月觀音,唸佛誦經的人,能夠悟得此旨,恐怕百不得一,因為是單誦字句,不參義理啊!(註 二) 註 一:原作為101.5×59.5公分,現藏於聖彼得堡之冬宮博物館;參絲路上消失的王國P.199;199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註二:參觀世音菩薩傳第三十四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