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十三觀音之十七 眾寶觀音 一、畫作介紹 寶篋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寶篋手」:祈求地中種種伏藏者。 無畏印 1.《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施無畏印手」:消除一切時一切處佈畏不安。 2.右手曲肘朝前,舒五指,手掌向前,即布施無畏給予眾生 ;這是佛陀為了救濟眾生,使他們能夠安心,所施予的印相。 觀世音菩薩左手持「寶篋」,裡面是空的。其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紅塵一切境像,彷彿菩薩背後的雲一般,時時刻刻都在變化、都是虛幻,生命走到終點時又能留住些什麼?右手「施無畏印」相給予眾生,讓世間眾生遇到生命中的問題時,不再有佈畏不安。保持淨菩提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此,則命終自見如來。 二、民間傳說 眾寶觀音又稱「多寶觀音」。觀世音菩薩留下遊戲觀音(第五相)法相後,一路雲遊至江北地帶,見當地民風強悍刁惡、唯利是圖,姦淫盜殺之事,隨處可聞,有意渡化此地眾生,便化身為一肥頭大耳的和尚,故意露出身懷的金銀珠寶,引來搶匪搶走所有金銀珠寶,只剩下一條念珠和一個缽盆。和尚反笑搶匪不識寶,只搶沒用的東西,卻不拿這串念珠和缽盆,可見大家沒有善根。 眾人中有識字的,見木上隱約刻著「多寶觀音菩薩」,大家才明白原來和尚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搶匪全都慚愧不已,羞赧而去。寺僧將此香梨木刻成一尊四面十八臂的多寶觀音像,以符多寶之意。民眾知道菩薩化現,前來膜拜,寺廟因此香火鼎盛。可惜當地居民只求保佑,不做善事,菩薩嘆此方業障太重,日後再行點化,便離開該地,成為後來的「蓮臥觀音」(註ㄧ)。 註ㄧ:參觀世音菩薩傳第三十二回、三十三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