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觀音之十九 能靜觀音 一、畫作介紹 俱尸鐵鉤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俱尸鐵鉤手」:祈求善神龍王常來擁護。 能靜觀音在《佛像圖彙》裏的形象是佇立在海邊岩石上,做寂靜相。有人認為能靜觀音是海上守護神,本幅就以此為基礎。觀世音菩薩踏在鰲身,並以能祈求善神龍王常來擁護的俱尸鐵鉤為持物。能靜觀音的民間傳說已不可考,以其踏在鰲身,就來介紹鰲頭觀音的民間傳說。
二、民間傳說 觀世音菩薩雲遊到粵海之濱,海中出了一隻金鰲,不僅能在水中活動,也能上岸橫行,喜食人畜。菩薩知道金鰲在此為害,就化現為一個漁人,在海濱的空屋存身,找齊十萬八千根天蠶絲,結成了絹索。又取瓶中的楊柳枝,削成九個倒刺鉤兒,貫在絹索的一端,然後取海濱的沙土,捏成一個人形,九個倒刺鉤兒,就埋在泥人腹內。數日後,某天傍晚,金鰲從海底撲向海濱。金鰲到了近岸之處,便冒出水面,一見菩薩又沉下水去,只聽得一陣呼呼吸水之聲,水面上就現出漩渦,牠吸足了一口水,重又冒出水面,只見一道水,向菩薩射去。菩薩兀立不動,把手中泥人迎頭摔去,金鰲一見有人吃,便囫圃吞下。不料泥人一入腹中,立刻融化,絹索上九個倒刺楊枝鉤兒,緊緊的鉤在牠一顆心的四周,無從擺脫。只見菩薩將手中絹索,輕輕一扯,金鰲狂叫並在沙灘上打滾。菩薩道:「孽畜在人間已久,不知殘害了多少生靈,照理應受天誅,我本慈悲之旨,渡你到南海去修行,好懺除夙孽,你願也不願?」說著鬆了手中絹索,那金鰲畢竟有些靈性,便伏在沙灘之上。菩薩向眾人道:「你們儘可重歸故土,安居樂業,傳語世人多行善事,少種惡因,虔誠信佛。」說著便跳上金鰲之背而離去。眾人知是觀世音菩薩示現,都倒身下拜。另建造了一座觀音禪院,塑起菩薩踏鰲的法相,此尊觀音世稱「鰲頭觀音」(註ㄧ)。 註ㄧ:參觀世音菩薩傳第四十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