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三十三觀音之二十六  六時觀音

 一、畫作介紹

 寶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寶經手」:聰明多聞廣學不忘。 

        古印度將晝夜一日分為六時,菩薩的慈悲心起,於晝夜六時哀憫護念六道眾生,因而稱為「六時觀音」,也被稱為「常視眾生觀音」;祂手中所持的《六字章句陀羅尼經》,佛家認為常誦此經,眾生可跳脫六道苦果,得六妙門,證六根相應。 

觀世音菩薩的小故事-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在哪裡?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經中云:「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觀世音菩薩住在補陀落迦山中,山中常放光明。據說補陀落迦山,共有三處: 

(一)印度補怛洛伽山

      《大方廣佛華嚴經》中云:「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經中所指的方位,據推斷就是印度補怛洛伽山。 

(二)中國普陀山

       因為「不肯去觀音」(見持蓮觀音)不肯隨東夷人去日本,張氏又獻出自宅改為觀音庵,從此,信徒日增,普陀山便成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故將普陀山視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的補陀落迦山。 

(三)西藏的布達拉宮

        據說布達拉宮佛殿之靈塔,上段安置純金的觀音聖像。聖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從松茲堅布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西藏自古以來,歷代君王皆崇奉觀音,便以觀世音菩薩為開國之祖,因此,就將布達拉宮視為觀世音菩薩的住處,即為補陀落迦山。

 (四)總結

        觀世音菩薩慈悲救渡眾生苦難,有機則應,無感不通。因應時機因緣的不同,會在許多地方化現。凡是供養觀世音菩薩聖像的佛教寺院,都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凡是有苦難災患之處,都有補陀洛迦山。苦惱眾生,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都會尋聲救苦,令得安樂。「佛在心中莫遠求」,「千處祈求千處現」,不須執著於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