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三十三觀音之三十三  灑水觀音

 一、畫作介紹

 楊柳枝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楊柳枝手」:為除去身上種種病難。 

寶瓶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寶瓶手」:為一切眷屬善良和樂。 

        以妙善公主手持楊柳枝及淨瓶站立在蓮臺上來作為此尊觀音的法相,以花瓣的流瀉表示遍灑甘露淨水,將灑水觀音的慈悲法相,做了另一個風貌的呈現。

 二、民間傳說 

        觀世音菩薩離開金陵,一路來到姑蘇。時值兵燹之後,數十萬百姓慘遭金兵殺害,觀世音菩薩起慈悲心,化現為一尼僧,來到冤魂結聚之處,唸誦《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每誦千遍,便取過楊枝,在寶瓶中蘸甘露,望四面遍灑一周,然後仍插好楊枝,誦經如故。當地百姓,詫為異事。尼僧向眾宣說道:「此間受金人之難,冤死數十萬百姓,三界不收,六道不管,本我佛慈悲之旨,發願結臺,誦經四十九日,遍洒楊枝甘露,使他們脫離苦厄,往生樂土。」第四十九日晚間,菩薩功德圓滿,大眾集聚聽尼僧說法,尼僧道:「此經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可破地獄諸障,超度一切幽冥苦厄,誦滿一藏之數,萬劫全消。此水乃是功德水,遍洒十方,只要受得一滴,就可往生樂土,如今功德圓滿,貧尼也要往別處去了。」大眾一致向尼僧拜謝。有人問道:「我聞得觀世音菩薩遊戲人間,各處時常現示寶相,不知有沒有福分看見菩薩之面?」菩薩道:「心中有佛,心即是佛,你等既有欲見菩薩之念,心中就有了菩薩,當然可以看見了。」菩薩指著河邊道,那河水中央,不是菩薩嗎?大家就向指示處看去,果然看見水中一個影子,現出七寶莊嚴之相,眾人相率膜拜。拜罷起身,尼僧已不知去向了。大家恍然大悟,原來尼僧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於是就在菩薩誦經之處,建築一座觀音庵,塑著觀世音菩薩誦經灑水的法像,世稱「灑水觀音」(註一)。 

註一:參觀世音菩薩傳第三十三回、三十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