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觀音之七 蓮臥觀音 一、畫作介紹 本幅係臨摹自西夏黑水城出土的絲製畫(註ㄧ)。觀世音菩薩慈悲坐在蓮臺之上,左右雙手舉起,頭光外圍繞紅色火焰,彷彿正在誦咒。觀世音菩薩有許多部經典流傳在民間,而這些經典多來自印度,雖然經過高僧翻譯,但是許多咒語的發音卻有些許不同,發音不同對於誦持咒語有沒有影響呢?誦咒貴在虔誠專一,日久自會有所感悟。以<誦經小故事>來做補充介紹。
二、民間傳說 江北一帶居民將「多寶觀音」(第十七相)法相雕成佛像,供奉於慈雲寺。某日,賊人覬覦鑲在法器上的金銀珠寶,便將神像偷了出來,取下珠寶後,竟將佛像拋進長江。菩薩並未施展法力阻止,係因此間不可久居,此時菩薩到了金陵,覓到有緣人,便藉此因緣渡化他。 一位名叫潘和的糧商,一心禮佛行善,卻苦於膝下無子。那天潘和夢到一白衣尊者告訴他,明天到江口,有一尊觀世音菩薩的雕像會從江邊流過,請他撈起並送到清涼山雞鳴寺重新修整供養,並取江邊荷葉狀石頭雕成蓮臺。潘和連聲稱是,並祈求白衣尊者賜他一子,白衣尊者道,這個容易,就從懷中取出一顆白圍棋子交予潘和,潘和想問白衣人尊號,卻被他一推,就此驚醒。隔天,潘和依照指示,果然撈到「多寶觀音」的法相,但因為有所損傷,無法直立,就只好讓這一尊觀世音菩薩側臥在蓮座上,因為這一尊的觀世音菩薩側臥在蓮臺上,民間就稱為「蓮臥觀音」(註二)。其後故事參白衣觀音」。 註ㄧ:原作為155.5×62.5公分,現藏於聖彼得堡之冬宮博物館,參絲路上消失的王國P.216;1996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註二:參觀世音菩薩傳第三十二回、三十三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