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Adobe Flash player

三十三觀音之八  瀧見觀音

一、畫作介紹

寶螺

1.《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之「寶螺手」:呼召一切諸天善神。

2.《不空絹索神變真言經》第十八卷:「若加持螺詣高望處大吹聲者,四生眾生聞螺聲者,滅諸重罪,捨受身己等生天上。」

    本幅臨摹自宋朝牧溪所繪白衣觀音圖(註ㄧ),取其意境而畫之。觀世音菩薩端坐在瀑布邊之岩石上,以竹林為背景,慈悲而自在。 

畫作小語:

人與人相處就像風箏一樣,彼此都有空間才會越飛越高,互相交纏容易掉落,除去對他人的期待及妄想,回歸清淨本心,就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自在。

 二、民間傳說 

        觀世音菩薩在姑蘇示現灑水觀音(第三十三相)法相後,另尋有緣人渡化之,有位一心向佛行善的藥店老闆名為賈一峰,菩薩知道他近日將會遭逢大劫,決定點化他(見龍頭觀音)。最後,他看破紅塵,決定前往杭州靈隱寺投師剃度。途中經過嘉興縣城(見一葉觀音)後再到胡家莊,見有一群人圍聚在田埂間討論不休。原來有位王姓農人耕田,竟掘出一尊一尺半左右的佛像,佛像由碧琉璃瓦質造成,十分工致,圍著一大群人觀看。一峰挨身過去道:「合該你們這一方的百姓有點福份,故菩薩此身,託付到此,宜將此尊法像送往寺廟供養。」 

        王姓農夫問道:「你這人既然說是菩薩,但是菩薩也有好多的名號,這一尊又是什麼菩薩呢?」一峰道:「這是觀世音菩薩啊!」大家聽了說:「不對不對,觀世音菩薩的法相,我們也曾看見過,多是女身,為何此尊卻是男身?」一峰道:「菩薩成道之後,周行寰宇,隨時化現,或男或女,或老或少,都不一定,有時還作種種法身警世哩!」並將自己兩度見菩薩示現的事,講給他們聽,大家方才相信,便將那尊觀音送入廟中去供養。因為此尊佛像得自田間,故大家都稱為「隴見觀音」,或稱「壟見觀音」,為何演變成「瀧見觀音」已不可考(註二)。 

註ㄧ:參觀音寶相P.22004年;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

註二:參觀世音菩薩傳第三十四回、三十五回。